说到美食,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国,我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历史比较悠久,技术上还有很大的造诣,不禁让人欲罢不能!众所周知中国的吃货众多,他们的力量也十分强大,就连在外国泛滥成灾的物种到中国之后,被这些吃货消灭的都快濒临灭绝!为了能够满足市场需要,有一些只能靠人工养殖来供给,实在是让人惊叹!
其实中国吃货的力量大还得归功于中国的烹饪方式,即使是同一种食物,厨师也能做出多种花样出来,而且味道也各不相同,这样的饮食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吗?要说到中国厨师的功夫那就不得不提他们的刀功,他们的刀功可谓是出神入化,那么也有一些网友表示疑惑,中国厨师的刀功到底有多厉害呢?
在烹饪界有一句话:“无刀不成席”。细致的刀工,能让食材呈现出独特极致的美感,使美味与形色达到完美的统一。
在我国唐代时,也早有对于厨师高超刀工的记载:“脍飞金盘白雪高”、“无声细下飞碎雪”,厨师用快刀切鱼,使得薄如蝉翼的鱼片如同雪花一般飘落在盘中,此情此景,令人神往。
刀工,作为中式烹饪的核心技艺,代表了一个厨师的功力。极致的刀工,如高深的武林功夫,只有经过数十年磨砺,运刀才能随心所欲。
1,文思豆腐
谈论起文思豆腐的刀工,真的太惊人了。第一步要把豆腐表面的老皮削去,然后再一刀一刀的往下切。因为需要保证豆腐丝细到能够穿过针眼,所以每切下的一片豆腐都需要薄的能够透光,也就是需要和纸一样薄。在切完以后再把豆腐豆腐片全部呈阶梯状躺下来,然后顺着阶梯一刀刀的把豆腐给切成细丝。一块不过巴掌大的豆腐,横刀要切88刀,竖刀要切188刀,这切成的豆腐一共有几千根丝。在把豆腐丝切好以后,再把它放入清澈的清水中,就会发现这些豆腐丝一根根分明,根根清晰,如同发丝一样细腻,而且全部不会粘在一起,也不会被折断。手艺娴熟的师傅在三分钟以内切完一整块豆腐,虽然看着非常有表演性,可是这种刀功至少要三年五年以上才能操练出来。
文思豆腐虽然最考验的是刀功,可是在食材的选择上也是非常看重的。我们都知道,豆腐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,它不但能美容养颜,还能增强抵抗力,促进小孩的发育,是一道养生菜。

2,三套鸭
三套鸭是江苏省扬州和高邮地区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。
所谓三套鸭, 指麻鸭、野鸭和鸽子。把三种食材放在一起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必须做到去其骨而留其形。将野鸭去骨填入家鸭内,菜鸽去骨再填入野鸭内,又创制了“三套鸭”。因此这道三套鸭,需要剔、敲、削等多种功夫都用到极致。刀尖稍微偏一点,皮就破了,整道菜就宣告失败。。成品家鸭肥嫩,野鸭喷香,菜鸽细酥,滋味极佳。
取宰杀好的麻鸭、野鸭和鸽子,斩去脚,齐宰口处斩断颈骨,在颈骨处竖划约17厘米长的刀口,从刀口处抽出颈骨,割断肩阶根将皮肉连同鸡头向下翻剥,再割断翅骱骨和筋,抽去翅骨(留翅尖骨),向下翻剥露出腿骨,割割断骨骱和筋敲断膝骨,抽去腿骨,再向下翻剥至肛门,割断肠(不能破皮),使鸡肉与骨架分离(挖去内脏),将骨架洗净,放沸水中烫去血污,用清水洗净,翻转成鸡原状。
要学做这道菜,练刀工需要三年吧!

3,脱骨鱼
三鲜脱骨鱼是一道江苏传统名菜,属于苏菜系。以鲤鱼为制作主料,辅以猪肉,鸡肫等,三鲜脱骨鱼的烹饪技巧以烧菜为主咸鲜味,口味属于。此菜鱼形完整,鱼肉鲜嫩,腹藏三鲜,别具风格。
将鲤鱼平放砧板上,在肛门处横切一刀,刀断脊骨。长薄形尖刀从两刀口处伸进,沿脊骨轻轻将骨肉割离,从鳃口处取出脊骨和内脏,洗净沥干。
这道菜从动刀到上桌,必须是一条整鱼,鱼皮不能破,鱼肉不能散,鱼表面看不到一个刀口。成品鱼形完整,鱼肉鲜嫩,腹藏三鲜,别具风格。

4,松鼠鳜鱼
松鼠桂鱼又名松鼠鳜鱼,是本帮菜中的传统名菜。这道菜成菜后,形如松鼠、外脆里嫩、色泽橘黄,酸甜适口,并有松红香味。2018年9月10日,“中国菜”正式发布,“松鼠鳜鱼“被评为江苏十大经典名菜。
从外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道要求很高的刀工菜,厨师凭借精湛的刀工将鱼贴骨切开,再片鱼,直剞、斜刀,刀切至鱼皮又变菱形刀纹。
先从鱼头根部入刀,把鱼头切下来。然后从鱼颈部开始,沿着脊骨上边用刀尖划开,将背部的鱼肉与鱼骨分离。再次从鱼颈部入刀,把肋部大刺的根部切开直至鱼尾部。将片开的鱼肉翻到尾部,然后把整条鱼翻面,使仍然与脊骨相连的这片鱼肉向上,鱼身的内侧向下。仍然从鱼颈部入刀,沿着脊骨将脊骨剔开。在鱼尾部将脊骨斩断,然后把鱼肉鱼皮向下放在案板上,从肋部大刺的根部入刀,将大刺片下。片好的净鱼肉还是鱼皮向下放在案板上,从一角开始,沿纵轴45°的角度斜刀45°切入间隔1cm的刀口。切好后将鱼肉抖散,使每个刀口都张开。在下锅前,通常会在鱼肉上撒上干淀粉,保持肉粒儿分散的状态,油炸后自然卷曲、蓬松,状似松鼠尾巴。
经过油炸肉粒翻开如毛,头昂口张,鱼尾微翘,形如松鼠极具美感。可以说,这么一道松鼠鳜鱼当得上是淮扬菜厨师刀工的入门级考验,有经验的淮扬菜大厨片鱼时刀法行云流水毫不拖沓,能让人感受到刀功的的形态美。

5,狮子头
狮子头是中国江苏省扬州淮扬菜系中的一道传统菜肴。据说原名葵花斩肉、葵花肉丸,唐代郇国公韦陟的家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,金钱虾饼,象牙鸡条,葵花斩肉四道名菜,令座中宾客叹服,葵花斩肉被改名为狮子头。
说狮子头是刀工菜,大概许多人不相信。狮子头不是将肉剁成泥状,而是一刀一刀切出来。先将猪肉用平刀法切片,再用直刀法切成极小的肉丁,所谓粗切成丝,细切成丁,石榴粒大小,一刀不剁,琐碎切之!这刀法讲究“细切粗剁”。因为切出来的肉纤维能包裹住水分,肉吃起来比较嫩,这是狮子头与北方四喜丸子的区别。

6,拆烩鱼头
拆烩鱼头是一道江苏省的传统名菜,色泽金黄,鱼头肉质肥嫩,味鲜香浓。而更让人惊喜的是,只见鲢鱼头浮在汤中,却块块是肉而没有骨头,鱼头上的每块鱼肉都完好无损,这绝对考验师傅的功力。只见师傅将鱼头略煮之后放入水中,一手托着鱼头,一手细细地把鱼骨逐条挑出,这当中鱼眼周围的皮肉尤其重要,这一块拆烂了,鱼头的形状也就荡然无存了,如鱼头不能保持完整,则不能列为上席。
可见这道菜对于鱼头的“拆骨”要求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,既要做到一根细骨都不留,又要保持整个鱼头的形态不变。各个大厨们经过严格的训练,充分练就了一身“庖丁解鱼”的好刀工。
拆好的鱼头可以放到浓汤中焖炖,由于整个鱼头被拆开来炖,因此鱼头中的核心地带也可以很好地入味,鱼鲜汤香融于一炉,脂膏稠浓,鲜滑无比。
手中无刀,心中有刀,无刀胜有刀。

7,将军过桥
将军过桥是扬州传统名菜,又叫“墨鱼两吃”。因黑鱼剽悍凶猛,民间传说黑鱼为水中龙宫大将,故称“将军”。“过桥”为淮扬烹饪的行业用语,指同一原料两种烹法或同一菜点两种吃法,有干有汤。将军指黑鱼,将黑鱼做出一炒一汤两样菜。清代称之谓“活打”。据《邗上三百吟》记载,“活者,黑鱼也;打者,打鱼颈也,惟此经活打之后烹而食之,他鱼则否。”将黑鱼片滑炒,将鱼盔甲制汤,一鱼两帮,各献一味,黑鱼肠既脆又丰腴,为不可多得的美味。
再说鱼汤,将军过桥的汤讲究可就大了。鱼在宰杀时有讲究,剖腹时要从脊背开刀;鱼头下鱼皮、鱼骨、鱼肠一样都不可少,连成一片,披披挂挂犹如将军盔甲。
这样的排场显然是经上规矩的大厨师之手才摆出来的。此菜在扬州烹饪界曾作为衡量厨师刀工水平的技法之一,尤以黑鱼肠不能去掉,以前曾有“宁丢爷和娘,不丢黑鱼肠”的说法。

8,食品雕刻
中国在食品上加以雕刻,历史悠久,大约在春秋时已有。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,一类是质地细密、坚实脆嫩、色泽纯正的根、茎、叶、瓜、果等蔬菜;另一类是既能食用,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,如蛋类制品。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。
淮扬菜对于刀工极其讲究,将瓜刻成莲瓣,在表皮上雕刻上各种花、鸟、鱼、虫、兽以及人物等,刀法有浮雕、镂空雕、透明雕,内外交叉,相互套环,图案凹凸,形式多样,别开生面,奇妙无穷,是瓜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。
扬州瓜果雕刻艺术价值就在于突环雕刻的独特性,其造型可谓是鬼斧神工、妙趣横生,被誉为中国食品雕刻之最。

9,扣三丝
扣三丝属于上海本帮菜代表性菜肴之一,起源于淮扬菜。它选料认真,刀工十分精细,整齐美观。
经典扣三丝,火腿丝、鸡丝、笋丝都是先片后切,片需薄如纸片,切需丝丝均匀,每根丝仅有牙签粗细。而后推出的每人每份的“迷你扣”,则是如棉纱线般粗细——据说45克的“小山”里藏着1999根吹弹欲断的丝!
扣的过程也很重要,迷你扣三丝的工具是一只瓷器杯子,切成后的三丝塞入杯内,不能断、不能扭曲,上笼蒸透。
再往透明的玻璃盆里一扣脱模,一座色泽分明的三丝宝塔矗立在盆子中央,浇上清汤,再飘两三叶豆苗嫩芽,先不吃,已经把人看呆了。
据说上海菜的第五代传人,练习了十二年刀功才能做出的。

10,宝塔肉
宝塔肉,看起来很简单,实际上最考验刀工。将一块煮熟的五花肉,从外到里一层一层切开,要求刀刀不断,厚薄均匀,最终片成一长条齐整的薄片。
再将长条置于特制的宝塔模具中层层卷起,形成宝塔状,塔层越多,越能体现出厨师精湛的刀工与实力。
经过长时间的熬煮与蒸使到五花肉的肉皮与脂肪入味及晶莹剔透,俗称“走油”,配上梅干菜十分美味。

11,菊花豆腐
菊花豆腐据说是国宴汤品,色香味形样样俱全。细幼的豆腐丝儿盛在浓浓高汤之中,将化不化要融即融的样子,汤匙都舍不得往下拨弄,想要吃它的过程会让人更想细细琢磨。
这小小一碗汤品,要让食材展现出鲜花般的绽放,一线大厨得苦练几十年的刀工,制作时全神贯注才能把豆腐切出如此的完美的形态。一块如凝脂般的嫩豆腐,捧在手中,颤巍巍的,似乎轻轻一碰就会碎掉。
然而在大师手中,时而片,时而切,不过一两分钟,这块水嫩洁白的豆腐就变成了一团细丝,不仅粗细均匀,更绝的是,没有一根是断的。细能穿针的“菊花豆腐”在清水碗中绽放,如梦如幻,是美食与艺术共融的完美诠释。

12,野鸡卷
野鸡卷又称大良肉卷,是一道传统的名点,属于粤菜系。这道菜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手工制作。野鸡卷,说白了,就是用一片肥猪肉卷起一块瘦肉,中间包一条火腿。材料简单,做法却极费心机和工夫。
选用30公分见方的猪鬃肉,靠近猪皮的肥膘致密紧实,将其薄切如纸,不容一丝破损,这是保证野鸡卷品相的关键。要把肥肉片得薄如蝉翼透光发亮,瘦肉的挑选要讲究是肉眼肉才松化,片得厚薄一致,肥肉片又要比瘦肉片稍大一些才能将之包住。再加上少许的玫瑰露酒腌渍,先腌后卷、先蒸后炸。
吃时完全不像在咬肥肉,多余的油份已经被炸去,余下的都是类似猪油渣的甘香和玫瑰露酒的芳香,甘脆酥化,焦香味美,肥而不腻,宜酒宜茶。

13,鸽吞翅
鸽吞翅是广东潮汕一带的传统名菜,属于粤菜系。是八九十年代潮菜经典极品菜式,顾名思义就是乳鸽与鱼翅的结合,选用的是优质产地中山石岐的极品妙龄乳鸽。将出生一年的乳鸽拆骨取肉,在剔骨的同时要保证鸽子外形的完整。
把上等鱼翅与金华火腿填入腹中,再放入秘制高汤中慢炖,使鸽子的鲜香与鱼翅的清香相融于汤。
整只乳鸽要求剔出主要骨骼,并保持其形体完整,装水点滴不漏。由于对制作技术要求较高,目前已经没有多少厨师愿意将这道费时费工的菜品传承下去。

14,顺德拆鱼羹
鱼汤对于顺德人来说,是一个很重要的汤水。从小开始吃鱼长大的他们,可以说是离不开鱼,特别是将鱼用来熬的汤,顺德拆鱼羹闻名海外,是顺德“一鱼八味”的头菜,已流传了近百年。
顺德拆鱼羹,难度几可与文思豆腐羹相媲美。用料不算金贵,但就是切工惊人繁琐。
它用的是鲩鱼,肉质细嫩清甜,指定用3斤大小,肉质不会老身。做的时候先起片煎熟,然后在接到下单后,才直刀切丝,细如发丝,偏偏条条不碎。之后再用铁镬离火不下油铲香,倒入鲩鱼骨和腐皮熬的汤,然后把胜瓜、腐皮、果皮、萝卜、姜等切丝。
这些丝各自也有讲究,胜瓜丝得是筷子粗细,吃起来要有口感;萝卜丝和姜丝要切成牙签粗,增色辟腥;像陈皮腐皮茜梗等料,则要切成发丝细,以方便出味,而这一切,都要在10分钟内完成!

15,金毛狮子鱼
金毛狮子鱼是一道河北石家庄的传统名菜,属于冀菜系。金毛狮子鱼以鲤鱼 为主要材料。由一代冀菜大师袁清芳创制,这位名厨虽已过世,但他独创的这道菜一度曾是职称晋级的必考菜品。
制作工艺极度繁复,需要先平刀将鱼片17片,再用食剪剪成200余条,要求粗细均匀、完整美观,在剪的过程中要避免鱼肉的粘连。
之后就是调糊,挂浆还有炸制定型,每一道工序都要经历数十分钟,每一步都是着急不得,一道惊艳的金毛狮子鱼就是经过无数的繁复工序才制作而成的。色泽红亮,鱼丝蓬松,成菜造型如狮子抱绣球,摇头摆尾、须发尽张。

16,套四宝
套四宝是河南开封传统的地方名菜,属于豫菜。此菜原汁原味,醇香浓郁、肥嫩不腻, 多种味道。始创于清朝末年,由开封名厨陈永祥根据多年的烹饪经验创制;顾名思义,“套四宝”就是把四种上好的食材套在一起进行烹制。小编以为这道菜与淮扬名菜三套鸭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“套四宝”绝就绝在集鸡、鸭、鸽、鹌鹑之浓、香、鲜、野四味于一体,四只全禽层层相套,个个通体完整,无一根骨头。每当酒席宴会上过几道菜之后,这道菜便用青花细瓷的汤盆端上,展现在食客面前的是那体形完整、浮于汤中的全鸭。
其色泽光亮,醇香扑鼻。当食完第一层鲜香味美的鸭子后,一只清香的全鸡便映入眼帘;鸡肉吃后,滋味鲜美的全鸽又出现的面前,最后又在鸽子肚里露出一只体态完整,肚中装满海参丁、香菇丝和玉兰片的鹌鹑。一道菜肴多种味道,不肥不腻,清爽可口,回味绵长。
套四宝属衙门派,制作精细,色香味形十分讲究,制作时费工费时,技术不过硬不行,火候掌握不好也不行。最复杂的是剔骨,需全神贯注,犹如艺术雕刻。以颈部开口,将骨头一一剔出,个个原形不变。有的地方虽皮薄如纸,但仍得达到充水不漏。剔骨后将四禽身套身、腿套腿,成为一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