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频道
三伏天,最应该做的事--防寒
发布时间:2020/7/26 16:25:09  小编:影子  浏览人数:2659

        三伏天,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。一入伏,高温、高热、高湿的“桑拿天”将频繁出现,酷暑难耐,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。

        很多人以为“伏天里要一心防暑”,在屋里就喜欢开着空调,出门就坐着带空调的车,无论是去学习还是工作,都是进了有空调的屋子里。每天洗冷水澡,趟凉水。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吃点凉菜,喝点凉啤酒,喝点冷饮,吃点冰糕等,这些看似解热,但是实际上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小孩子过食冷饮,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,易出现鼻炎、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、发烧、脾胃不和等问题。所以说三伏天,最应该做的事--防寒。

        三伏天养生要记住四大纪律:

        纪律一:避免冷风直吹、长时间吹。无论是开空调、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,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。夜晚睡觉时,门窗别开小缝儿,以防虚邪贼风。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,不可对着颈椎直吹,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,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,否则会引发疾病;空调温度要适当,建议在26摄氏度左右;吹空调时,要经常开窗,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,换气通风。

  纪律二:自主活动,多出出汗。天气炎热,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。其实,欲祛湿排寒,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,阳气旺,自然寒不侵体。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,出出汗、长长阳气。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,不可剧烈运动,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,气受伤了,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,内湿又出来了,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。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,可在晨昏之时,适当外出活动。

  纪律三:饮食注意少寒凉。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,五脏六腑是寒凉的,此时再喝冰饮、吃凉食,相当于雪上加霜。如果身体比较虚寒的朋友,在三伏天坚持不吃冷饮,那么身体寒气将会驱走大半,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。

  纪律四:护好咽喉、后心两个部位。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,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。护好这两个部位,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。

        三伏天防寒有妙招:

  1.常按足三里穴。按足三里穴,有助于运化水湿。取足三里穴,握拳轻扣两百下,以略感酸胀为度,早晚各一次,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。

  2.饮姜茶。俗话说:“冬吃萝卜夏吃姜。”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,有活血、祛寒、除湿、发汗之功,特别是姜具有利胆、健胃止呕、辟腥臭、消水肿的作用,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。有人会说夏天这么热喝姜茶会不会上火?其实姜的功效在于温补,夏季吃姜,可以补阳气,同时可以散寒发汗,化痰止咳。

  3.吃羊肉。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介绍,伏天人们太贪凉了,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,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,疏通筋脉。如果你整晚吹空调,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,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。民谚还有“伏天一碗羊肉汤,一个夏天不用看医生”的说法。夏季适量喝一些羊汤,可以起到强身健体、滋阴补气的效果。而且,夏季吃点羊肉,能够补充营养,还可以排出身体中的毒素。不过,热性体质、容易上火、身体容易发“痈疽疔疖”的人,并不适合 “三伏补羊”,别随意尝试。

  4.温水泡脚。每天早睡,不要熬夜,睡前用38℃-45度的温水泡脚,可祛湿,而且改善睡眠质量。还可以刻意出些汗,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。须注意,泡脚时间不能太长,大概10-15分钟,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。

  5.三伏贴。三伏贴是根据中医“天人相应”“内病外治”“冬病夏治”的观念,通过中药穴位敷贴,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,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。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、哮喘、鼻炎、四肢椎体关节疾病、宫寒痛经者,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,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。

  6.三伏灸。所谓灸法,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,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、熏熨以治病的方法。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起到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的目的。但是灸能益阳,也能伤阴,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,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,如咯血吐血、肝阳头痛、中风闭证、高热神昏、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。二是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,以免烫伤形成瘢痕;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,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。

  7.拔火罐。拔罐可以逐寒祛湿、疏通经络、祛除淤滞、行气活血、消肿止痛、拔毒泻热,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、解除疲劳、增强体质的功能,从而扶正祛邪、治愈疾病。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。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,例如白血病、血友病患者,不宜拔罐;皮肤过敏,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;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;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、孕妇等,都不宜拔火罐。对普通人而言,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,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。

  8.艾叶垫。艾叶垫:用艾叶500克,晒干,揉碎,用纱布包制成坐垫,然后坐在上面。

  艾叶性温,具有温经止血、散寒止痛等功效。艾叶装在坐垫里,温暖之气从肠道进入人体,可以温暖五脏六腑,甚至可以治疗寒冷诱发的腹泻。坐垫法可以说“坐着就能增加阳气”。

相关内容更多
水中人参,全身是刺--芡实李时珍曾在书中写到"以备歉荒,其根状如三棱,煮食如芋"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候芡实也是可以用来果腹的,所以芡实也是减肥的一大神器。
天然生发剂,坚持每天吃,头发乌黑不易掉现在大家的生活压力大,工作强度大,再加上长时间面对电脑,进行脑力活动,还经常熬夜,这些都会导致发际线慢慢上移,发量日益稀疏。秃顶这事儿,真的非常影响个人心情和形象,很多人遇到脱发这件事也特别惊慌,各种固发洗发水,生发液买起来,有点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去找偏方吃,或者植发,但是见效甚微,并没有推广开来。
松树上的野菜,开水一烫就能吃,带有一股松油的香味听说过松树上长野菜吗?估计很多人是不知道的。只听说过某些松树上能结松子,没听说过松树上还有什么能吃的野菜呢?在云南的松树林中,还真有一种松树上的野菜,名叫“沙松尖”。这种生长在沙松树上的野菜,有着独特的松油味道。
如何品鉴葡萄酒,让好酒物有所值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的宣传下,很多人只知道法国红酒以及82年拉菲(Lafite),不过真正懂葡萄酒的人并不多。实际上好葡萄酒,不一定产于法国,也不一定是拉菲,比如艾樽红酒,一款产自澳洲的好酒。
喝完普洱茶拉肚子,怎么回事很多人第一次喝普洱茶都存在拉肚子这种情况,并不是说这些人不适合喝普洱茶或不能喝普洱茶。是因为身体对新食物的一种适应过程,这就是喝普洱茶为什么会拉肚子的主要原因。而这种拉肚子就像水土不服一样,是因人而异的,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腹泻的现象。只要身体适应了,还是可以继续喝的,不过建议喝泡第二遍的普洱茶,或者喝泡得淡一点的普洱茶,这样身体比较容易适应